![]()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臥龍村 | ~201 | 鎮中心區 | 臥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121,為鎮中心區![詳細] |
本宗村 | ~202 | 村莊 | 本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日村村 | ~203 | 村莊 | 日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角木那村 | ~204 | 村莊 | 角木那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本宗下卻村 | ~205 | 村莊 | 本宗下卻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甲竹村 | ~206 | 村莊 | 甲竹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麥村村 | ~207 | 村莊 | 麥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臥龍下卻村 | ~208 | 村莊 | 臥龍下卻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普龍村 | ~209 | 村莊 | 普龍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甲格村 | ~210 | 村莊 | 甲格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日旭村 | ~211 | 村莊 | 日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仙村村 | ~212 | 村莊 | 仙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單嘎努覺村 | ~213 | 村莊 | 單嘎努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扎村村 | ~214 | 村莊 | 扎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江中村 | ~215 | 村莊 | 江中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阿拉塘村 | ~216 | 村莊 | 阿拉塘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真多村 | ~217 | 村莊 | 真多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塘崩巴村 | ~218 | 村莊 | 塘崩巴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2014年7月,臥龍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臥龍鎮位于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米林縣的西南部,距縣城69公里,東西長55公里,平均海拔3050米,鎮政府由1987年11月由原臥龍6個小鄉撤區建鄉合并成臥龍鄉,又于2000年1月改為臥龍鎮。全鎮有18個行政村,7個村民小組。目前,全鎮共有638戶3032人,其中農業戶569戶2625人,牧業戶69戶407人,其中勞力1386人,去年糧油播種面積達5085.21畝,其中油菜播種面積796.7畝;糧食總產100多萬公斤;糧食畝產234公斤,人均占有糧382.5公斤,油菜畝產115.5公斤;牲畜存欄20191頭(只、匹);牲畜出欄2028頭(只、匹)。通過全鎮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去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99.1元,比上年增長2.1%,其中現金收入為2862.6元,比上年增長2.8%。
近幾年來,臥龍鎮不斷調整優化農牧業內部結構,大力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經營,使農牧民人均純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在取得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牧民組織化程度低。建立市場和協調作用不明顯,農村牧區缺乏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和經紀人隊伍,組織化程度低,致使產業鏈條短,收入低。二是農牧業產業化水平低。農牧民主要靠銷售初級產品增加收入,收入結構中種植和養殖業的收入占少數,來自產業化經營和農畜產品深加工的收入少之又少。三是農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低。人才缺乏仍制約著全鎮經濟的發展,農牧民文化素質和科技素質處在較低水平,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術沒有得到應有推廣,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農牧民向二、三產業的轉移。四是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薄弱。由于臥龍鎮許多村衛生飲水、農田灌溉、交通公路、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條件差,信息閉塞,導致各村經濟發展緩慢,群眾觀念陳舊,增收成效不明顯。.
區劃:西藏·林芝市·米林縣·臥龍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