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城關鎮 | 420325100000 | 68km2 | 因是房縣政府所在地得名。房縣轄鎮?h府駐地。1949年為房縣一區,1952年設城關鎮,1958年改為城郊公社,1961年復置城關鎮。位于縣境南部。面積68平方公里,人口6.8…[詳細] |
軍店鎮 | 420325101000 | 160.7km2 | 房縣轄鎮。1949年至1976年為羊峪公社,1977年更名為軍店公社,1984年改置軍店鎮。位于縣境中部偏西,距縣城13公里。面積160.7平方公里,…[詳細] |
化龍堰鎮 | 420325102000 | 157.9km2 | 房縣轄鎮。1949年為房縣三區,1956年為軍店鄉,1958年改為軍店公社,1961年為軍店區,1975年復置軍店公社,1977年更名為化龍公社,19…[詳細] |
土城鎮 | 420325103000 | 商貿活鎮。土城鎮是房縣的北大門,境內又有兩條國、省道通過,商貿流通極其便利。未來五年,該鎮將通過“建”、“拓”、“育”等手段,促進全鎮商貿流通。一是“…[詳細] | |
大木廠鎮 | 420325104000 | 302.3km2 | 房縣轄鎮。1949年為房縣四區,1958年改為大木公社,1960年設區,1975年建大木公社,1984年復置大木區,1987年設大木廠鎮。位于縣城北部…[詳細] |
青峰鎮 | 420325105000 | 415km2 | 青峰鎮是房縣東部的區域性中心鎮,也是房縣四大古鎮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光榮的革命歷史。該鎮總面積415平方公里,現轄26個村,3.5萬人。近年來,…[詳細] |
門古寺鎮 | 420325106000 | 306km2 | 房縣轄鎮。1949年為門古區(十二區),1958年為門古公社,1961年恢復門古區,1975年撤區設門古公社,1984年改置門古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詳細] |
白鶴鎮 | 420325107000 | 127.9km2 | 湖北省十堰市房縣轄區鄉鎮。鄉政府駐伏溪堰(其轄區)村委會中段。位于縣境中部偏東,距縣城7公里。面積127.9平方公里,人口3~4萬?h鄉公路過境。
…[詳細]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野人谷鎮 | 420325108000 | 261.3km2 | 野人谷鎮地處房縣南部,東與?悼h房縣五臺山林業總場毗鄰,南與神農架接壤,西北與紅塔鎮、門古鎮相連,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21公里,是房縣南大門。全鎮總面積…[詳細] |
紅塔鎮 | 420325109000 | 222.5km2 | 房縣轄鄉。1949年為八區,1958年為長勝區,1975年改置紅塔公社,1987年改置鄉。位于縣城西郊,距縣城3公里。面積222.5平方公里,人口4.…[詳細] |
窯淮鎮 | 420325110000 | 247km2 | 房縣轄鄉。1949年為化龍區所轄,1975年建窯淮公社,1987年改置窯淮鄉。位于縣城西部,距縣城37公里。面積247平方公里,人口2萬。316國道貫…[詳細] |
尹吉甫鎮 | 420325111000 | 97.4km2 | 尹吉甫鎮,原名榔口鄉。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房縣東端,下轄榔口、榔峪河、玉堤店、七井溝、珠藏洞、沈家灣6個村。全鄉總人口10612人,面積203.2平方公里…[詳細] |
姚坪鄉 | 420325203000 | 203.7km2 | 房縣轄鄉。1974年前為大木區所轄,1975年建姚坪公社,1987年改置姚坪鄉。位于縣境西北部,距縣城120公里。面積203.7平方公里,人口2萬?h…[詳細] |
沙河鄉 | 420325205000 | 236km2 | 房縣轄鄉。1949年為沙河區(六區),1958年為沙河公社,1961年設區,1975年復為公社,198年置鄉。位于縣境東部邊沿,距縣城65公里。面積2…[詳細] |
萬峪河鄉 | 420325206000 | 192.4km2 | 房縣轄鄉。1974年前為沙河區(公社)所轄,1975年建萬峪公社,1987年置萬峪河鄉。位于縣境東北部,距縣城74.5公里。面積192.4平方公里,人…[詳細] |
上龕鄉 | 420325207000 | 355km2 | 房縣轄鄉。1949年上龕區(十一區),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置區,1975年為公社,1987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85公里。面積355平…[詳細] |
中壩鄉 | 420325209000 | 224km2 | 房縣轄鄉。1949年為中壩區,1958年改為公社,1961年復設區,1975年為公社,1987年置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城72公里。面積224平方公里…[詳細] |
九道鄉 | 420325210000 | 323km2 | 房縣轄鄉。1949年為九道區,后改為十一區、十四區,1958年為九道公社,1961年為九道區,1975年改九道公社,1987年建鄉。位于縣境西部邊沿,…[詳細] |
回龍鄉 | 420325211000 | 127.9km2 | 回龍鄉…[詳細] |
五臺鄉 | 420325212000 | 五臺鄉位于房縣城東南28公里處,東鄰青峰鎮,西達野人谷鎮,北靠紅塔鎮,南接?悼h,版圖面積10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五臺山林場, 1987年擴建,…[詳細] |
房縣地名由來:以境內的房山得名。房山,因山上有石室如房,故名。
2021年11月,房縣被認定為2021年湖北省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
2021年9月,房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房縣人口數量為36.98萬人,位列十堰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湖北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74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459位。
2021年3月,房縣上榜2021中國特色美食百佳縣市榜第79名。
2021年1月,湖北省科技廳公布房縣為第二批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單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房縣上榜。
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房縣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0年5月,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名單出爐,房縣榜上有名。
2019年3月,房縣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湘鄂西片區)。
2018年9月,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出爐,房縣在列。
2017年2月,房縣上榜2016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4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命名房縣為2013年國家園林縣城。
房縣位于鄂西北,古稱“房陵”,因“縱橫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而得名?h域居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和中西部結合部,東扼荊襄,西望長安,南依神農架林區,北交車城十堰和道教圣地武當山,自古就有“秦陜咽喉,荊襄屏障”之稱。大巴山脈和武當山脈在此交匯,形成了著名的青峰斷裂帶和西高東低、南陡北緩的地形地貌,中為河谷平壩;最高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180米,高差懸殊,立體氣候明顯,年均降雨量914mm,無霜期223天。全縣轄20個鄉鎮、48.8萬人,國土總面積5110平方公里,素稱“千里房縣”。
房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遠古時期就有人類活動,境內有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古為彭氏族集居區,西周以前為彭部落方國,春秋為庸國防陵地,戰國時屬楚。清同治版《房縣志》記載:境內有房山,石室如房,縣以名焉。秦置房陵縣,屬漢中郡。東漢末為房陵郡治所。三國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合房陵、上庸兩郡為新城郡,治所房陵。梁末置歧州,房陵為歧州治兼新城郡治所。西魏廢帝二年(553年)改新城郡為光遷國,治所房陵。北周武帝三年(563年),廢光遷國為遷州光遷郡,改房陵縣為光遷縣,為州郡治所。隋大業二年(606年)改光遷郡為房陵郡,屬梁州。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房陵郡為遷州。貞觀十年又將遷州改為房州,光遷縣復為房陵縣。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為?弟,領房陵、竹山二縣。宋建炎四年(1130年)復為房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始稱房縣,屬襄陽府。洪武十三年復置竹山縣。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房縣改屬鄖陽府。明弘治五年(1492年)割房縣東修文、宜陽二里置?悼h。清因之。民國初年屬襄陽道;民國二十年(1931年) 隸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隸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同時,房縣又是老蘇區之一,房縣是革命老蘇區。1931年夏,賀龍,鄧中夏、柳直旬率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主力轉戰房縣,開辟了以房縣為中心的鄂西北蘇區,成立了房縣蘇維埃政府。1946年7月,王樹聲,羅厚福率中原新四軍突圍部隊轉戰房縣,在房縣中壩成立了鄂西北軍區,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縣人民政府,開創了以房縣武當山地區為中心的鄂西北根據地,1949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陳謝兵團四縱十二旅和陜南軍區部隊,發動房竹戰役,解放房縣,成立了房縣人民民主政府,房縣隸屬兩鄖專員公署,1950年4月改屬鄖陽行政專員公署。1953年元月襄鄖合并,隸屬襄陽行政專員公署。1965年襄鄖分設,房縣仍隸屬鄖陽地區。1970年9月,國務院將泮水區11個公社、上龕官封公社、九道區紅舉、板倉、東溪三個公社及田家山、九湖兩個特產場共72個大隊311個生產隊劃歸新建立的神農架林區。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并,為十堰市所轄。
區劃:湖北省·十堰市·房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