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阜城街道 | 320923001000 | 阜城鎮是阜寧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縣城所在地的城關鎮,先后獲得江蘇百家名鎮、鹽城市六好鄉鎮、市明星鄉鎮、市文明鄉鎮、市工業十強鎮和市農村綜合實力十…[詳細] | |
金沙湖度假區(金沙湖街道) | 320923002000 | 根據市政府《關于同意調整阜寧縣新城阜城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的批復》(鹽政復〔2015〕17號)的文件精神,我縣決定設立金沙湖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分別為阜…[詳細] | |
吳灘街道 | 320923002000 | 吳灘街道是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下轄的一個街道,2014年4月1日由阜城鎮分設而成,根據江蘇省政府的批復,以原阜城鎮吳灘、蔡河、立新、合利、合東等5個居委…[詳細] | |
經濟開發區(花園街道) | 320923003000 | 江蘇省阜寧經濟開發區成立于1998年10月,起步區域2.5平方公里,2002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阜寧經濟開發區瞄準“培植超百…[詳細] | |
溝墩鎮 | 320923101000 | 110.7km2 | 阜寧縣轄鎮。1940年為溝墩區,1958年設溝墩五星公社,1983年改鄉,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南部,距縣府14.7公里。面積110.7平方公里,…[詳細] |
陳良鎮 | 320923102000 | 67.3km2 | 阜寧縣轄鄉。1957年置陳良鄉,1958年屬新崗和平公社,1959年析建陳良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南部,距縣府9.8公里。面積67.3平方公…[詳細] |
三灶鎮 | 320923103000 | 90.1km2 | 阜寧縣轄鄉。1942年為三灶區,1958改公社,1983年設三灶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8公里。面積90.1平方公里,人口6萬。204國道過境,通榆河…[詳細] |
阜寧高新區(郭墅鎮) | 320923104000 | 71.4km2 | 阜寧縣轄鄉。1942年置郭墅區,1957年改鄉,1959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位于縣境北部,距縣府8公里。面積71.4平方公里,人口4.4萬。阜…[詳細] |
![]()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新溝鎮 | 320923105000 | 72.5km2 | 新溝鎮,屬鹽阜革命老區,地處黃海之濱,里下河平原。位于阜寧縣城西郊6公里,射陽河傍系南北,小中河腰系東西,阜益路縱貫境內,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境內四季分…[詳細] |
陳集鎮 | 320923106000 | 85.5km2 | 阜寧縣轄鄉。1944年為陳集區,1959年改公社,1983年設鄉。位于縣境中部,距縣府13.6公里。面積85.5平方公里,人口5.8萬。新馬公路橫貫東…[詳細] |
羊寨鎮 | 320923107000 | 86.6km2 | 羊寨位于江蘇阜寧城西15公里。東郊以蘇北灌溉總渠為界,西部與淮安市隔水相望,30多公里的黃河古道及入海水道貫穿鎮域南北,全鎮總面積86.6平方公里,6…[詳細] |
蘆蒲鎮 | 320923108000 | 81.2km2 | 阜寧縣轄鄉。1944年置馬集區,1959年改公社,1960年更名蘆蒲公社,1983年改蘆蒲鄉。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3.1公里。面積81.2平方公里,…[詳細] |
板湖鎮 | 320923109000 | 68.8km2 | 阜寧縣轄鎮。1942年置板湖區,1957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5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1公里。面積68.8平方公里…[詳細] |
東溝鎮 | 320923110000 | 41.2km2 | 阜寧縣轄鎮。1946年置東溝區,1958年改公社,1965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26公里。面積41.2平方公里,人口3.6萬。阜益公路穿境,射…[詳細] |
益林鎮 | 320923111000 | 42.6km2 | 阜寧縣轄鎮。1947年建東孟區,1958年更名益林公社,1965年建益林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0公里。面積42.6平方公里,人口5.1萬。鹽灘公…[詳細] |
古河鎮 | 320923112000 | 86.1km2 | 阜寧縣轄鎮。1957年為古河鄉,后分屬板湖、益林公社,1959年設古河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6年建鎮。位于縣境西南部,距縣府32.5公里。面積…[詳細] |
羅橋鎮 | 320923113000 | 江蘇省阜寧縣羅橋鎮位于縣西南邊陲,地處寶應、淮安、建湖三縣交界,距離鹽城飛機場50KM,距離新長鐵路阜寧南站僅3公里。2001年7月份與風谷鄉合并為羅…[詳細] | |
公興社區 | 320923400000 | 因當地左姓居民于民國初期倡議公眾興集,故名。公興社區…[詳細] | |
碩集社區 | 320923401000 | 碩是指豐碩成果,故名。碩集社區…[詳細] | |
現代服務業園區 | 320923402000 | 阜寧縣現代服務業園區(原名為阜寧港物流園區)成立于2009年,2013年設立正科級管理委員會。園區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縣城東側,緊鄰省級經濟開發區,…[詳細] |
地名由來: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設阜寧縣,“阜寧”寓“商貨阜通、地方安寧”之意。
2022年7月,阜寧縣上榜2022年長三角百強縣第56名。
2022年2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認定阜寧縣為國家級制種大縣(水稻)。
2021年11月,阜寧縣榮獲2021年全國縣域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先進縣。
2021年9月,阜寧縣被列為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
2021年8月,國家商務部公布了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阜寧縣名列其中。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阜寧縣人口數量為79.4萬人,位列鹽城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江蘇省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52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482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辦確定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阜寧縣上榜。
阜寧位于蘇北平原中北部,縣域面積1439平方公里,人口106萬,轄20個鎮和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生態化工園)?h域分屬里下河、沿海、淮北三個農業區。阜寧歷史悠久,古稱黃浦,宋時稱廟灣,清雍正九年(1731)建縣,素有“江淮樂地”之稱。阜寧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爭時期,曾是華中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領導過抗日斗爭,當時有“北有延安,南有鹽阜”之說。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全縣上下堅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實施以工強縣、興農富民戰略,突出工業化、城市化、體制機制創新三大重點,加快推進園區經濟、稅源經濟、環境經濟,經濟社會得到了長足發展。
農村經濟特色明顯
先后獲得“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肉類產量百強縣”、“中國苗豬之鄉”、“全國綠化模范縣”、“江蘇省村民自治模范縣”、“江蘇省建筑之鄉”、“中國散文之鄉”和“水產養殖示范縣”等稱號,糧食、棉花、生豬、家禽、蔬菜、果品、林木、水產品等規模農副產品初步形成產業化格局。
新型工業初具規模
工業經濟發展較快,被列為國家級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和食品工業強縣,已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器、醫藥食品、化工塑膠、玻璃建材等支柱產業,擁有寧富肉制品、浩源電器、五五帆布、海馬龍蝦等22個省、市級名牌產品,是全國最大的手工玻璃工藝品加工出口基地、華東地區規模較大的工業用布生產基地。先后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350多家客商企業來該縣投資興業。美國伊士曼、阿波羅公司、柏威集團,香港協鑫集團、鳴泰集團、澳洋集團、眾豪集團、星河樂器公司、德順公司,國內上市公司大亞集團、法爾勝集團、黃河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落戶阜寧。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阜寧的城市建設掀起了兩個高潮。第一階段是1997年-2000年,投入近20億元,率先在周邊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集中整治和建設老城區。近兩年來,以完善提升老城、加快建設新區為重點,掀起新一輪城市建設熱潮。按照鹽城市次中心、蘇北現代化工業商貿城市,30平方公里、30萬人口的總體定位,確立“開發射陽河南,建設阜寧新區,統一規劃布局,市場方式運作”的城市建設思路,以穿城而過的射陽河為軸,重點推進河南新區道路、綠化、文化中心、學校和“十里射陽河,十里風光帶”等城建十大實事工程建設,初步拉開了新城區建設框架。
園區經濟迅猛發展
阜寧經濟開發區2002年4月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江蘇省1996年后唯一新批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已形成中心園、生態化工園、民營科技園“一區三園”格局。目前主要引進投入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累計進區項目122個,實際投資26.5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12個,預計今年實現總量超百億、財政超億元的目標。生態化工園2002年10月籌建,以“綠色環保、科技興園”為宗旨,重點發展基礎化工、精細化工,污水處理、集中供氣等配套設施齊全,具備承載大化工項目的能力。已引進投入超1000萬元項目30個,園區的集聚效應初步顯現。民營科技園依托新長鐵路二級客貨站的優勢,重點引進吞吐量大的項目,建設物流中心,創辦新興工業基地。
阜寧縣志
阜寧縣位于江蘇省鹽阜平原北部,南北長52.5公里,東西寬48公里,總面積1438.29平方公里,東與射陽縣相連,南與建湖縣交界,西與淮安、漣水縣毗鄰,北與濱?h接壤。地處東經119°27’~119°58’,北緯33°26’~33°59’,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降雨量979.6毫米,無霜期213天,全縣地勢平坦,地形西高東低,河渠縱橫交錯,自然條件優越,射陽河貫穿中部,蘇北灌溉總渠橫亙西北,204國道、鹽淮和0601公路貫通全境,交通方便。
歷史沿革:
古阜寧境域,數度“陵谷互易,滄桑改觀!贝蠛Z田時,“怒潮嘯涌,百里為墟”,陸地遂成淺水灣。
海潮東退,水灣又成陸地。
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的一次海潮東退,海岸線始長期穩定在北沙、羊寨、施莊一線。
此后,滄海變桑田,海岸線逐漸東移。
黃河奪淮后,黃水夾帶大量泥沙于河口附近沉積,“淤墊日遠,增地日多,”至清雍正九年(1731)立縣時,海岸線已東移90公里。
古阜寧境域,新石器晚期已有人群活動。
春秋戰國時,阜寧境域是吳國的轄地,吳亡屬越,越亡屬楚。
西漢時屬古射陽、鹽瀆縣,晉屬山陽、左鄉、鹽城縣。
此后,歷朝屬山陽、鹽城縣。
清雍正九年(1731)析山陽縣東境馬邏、羊寨等圖,鹽城北境仁義、長樂諸里,合場灶及海灘新漲之地設縣,名阜寧縣,屬淮安府。
彼時阜寧地域廣闊,東臨黃海,西以蘇嘴與山陽相連,南至草堰河與鹽城接壤,北以云梯關與安東毗鄰,總面積5766.75平方公里。
民國初年,隸江蘇省淮揚道,民國21年(1932)隸江蘇省第十督察北部分地區。
民國29年(1940)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隸淮海區,民國30年(1941)隸鹽阜區。
是年析縣境東北部分地區,建立阜東縣。
民國31年(1942)析東南部分地區建射陽縣。
民國34年(1945)隸鹽阜分區,是年12月,隸蘇皖邊區第五行政區。
縣治阜城鎮古名黃浦,隋以前為射陽湖入?,宋嘉定年間于射陽河軛灣處建真武廟,得名廟灣,明處時產鹽稱廟灣鹽場。
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為防倭患,壘土筑城,稱廟灣鎮,立縣后稱阜寧城,民國時稱城廂鎮,民主建政后稱阜城鎮。
阜城鎮位于縣境東北部射陽河、串場河與通榆路交匯處,至鹽城58公里,至南京277公里。
水陸交通方便,工商業繁榮,文化、教育、衛生、體育設施較全,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阜寧古鎮北沙和廟灣分別為淮河和射陽河的入?,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梁侯景之亂,兩軍爭奪,“阜境絕煙”。
陳霸先北伐,隋文帝伐陳,射陽湖為兩軍舟師和糧運爭奪的要津。
唐末黃巢起義,曾在喻口筑城屯兵,虎視揚州。
宋時韓世忠于鳳谷筑城,練兵抗金,曾大敗金兵于廟灣、北沙等地。
明嘉靖三十六年以后,設廳、汛(三廳七汛),分兵駐守,從未間斷。
民國初,國民革命軍北伐部隊與軍閥孫傳芳領導的5省聯軍在阜寧反復爭奪。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阜城鎮為鹽阜一帶的軍事重鎮,因屢經戰火摧殘,使繁華古鎮成為廢墟。
射湖八景,蕩然無存。
阜寧人民勤勞勇敢,富有斗爭精神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明朝時倭寇多次犯境,每次均遭軍民痛擊;清初厲豫起義,姜兼我兄弟等熱烈響應;清末捻軍滌蕩阜寧之際,群眾奮起反抗清廷;辛亥革命時期,更有許多志士仁人,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
民國14年(1925)5月15日,在上海的阜寧籍工人顧正紅帶領工友一起反對日本資本家解雇工人遭日商槍殺。
接著爆發了“五.卅”工人運動,阜寧籍工人孫小寶、陳阿金等在黨的領導下,振臂而起,英勇奮斗。
民國16年(1927),共產黨人開始在阜寧傳播革命火種。
11月,于城廂小學建立起第一個黨支部。
民國17年(1928)1月,成立中共阜寧縣委。
同年9月,中共阜寧縣委創辦了《阜寧真理報》。
縣委領導農民進行抗租、抗稅、抗捐、抗債等斗爭;工人、店員要求增加薪水,舉行-、-斗爭,此伏彼起。
民國17年和民國19年中共地下黨于蛤蜊港、蔡橋等地兩次醞釀組織武裝暴-動,民國27年(1938),日軍犯境,國民黨愛國官兵于溝墩、阜城等處作殊死抵抗,北沙等地群眾對日軍暴行怒不可遏,鳴鑼擂鼓,奔走呼號,集結數千人,運用土槍、土炮、大刀、長矛、木叉、鐵鍬、棍棒,奮勇圍攻日軍。
國民黨愛國將領馬玉仁于三淤尖抵抗日軍,戰斗中英勇捐軀。
阜寧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后,中共中央華中局、新四軍軍部移駐阜寧。
劉少奇、陳毅、黃克誠、張愛萍、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后數年在阜寧領導華中和蘇北的抗日斗爭,一時阜寧成了華中地區政治、軍事領導中心。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阜寧歷經千百次戰斗、戰役,著名的有單家港戰斗、陳集戰斗、潮河戰斗、阜寧戰役、益林戰役等。
在此期間,阜寧人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參軍參戰,發展生產,支援前線,作出了巨大貢獻,全縣有11220余名青年參軍,27萬多人次參加支前,3700余名優秀兒女獻出了寶貴的青春。
與此同時,阜寧人民在共產黨和國民政府的領導下,在戰爭的艱難困苦環境里,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革命性的改造,結束了幾千年來的封建統治。
在政權建設、文化思想建設、發展經濟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阜寧縣隸鹽城行政區,1983年隸鹽城市。
區劃: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