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點推薦 > 2015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
2015年度“全國生態文化村”
中國生態文化協會于2015年8月11日至12日和2015年9月9日組織專家對2015年“全國生態文化村”申報情況進行了初評遴選和二次評審,現將評審結果公示。 |
水峪村位于北京市西南80公里處的房山區南窖鄉,距108國道8公里,距區政府所在地良鄉52公里,距國家石花洞地止公園銀孤洞原區10公里,現有村民436戶,1031口人。其中:居民141戶。人口295人;村支部由5人組成;村委會由3人組成;經聯社有3人組成;三套班子交叉任職,平均年齡48歲。全村黨員57人,平均年齡61歲。200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619萬元,其中:集體收入29萬元,自營收入1590萬…… [詳細] |
黃草洼村位于平谷區金海湖鎮東北部,現有農戶138戶,是北京市市級民俗旅游村。黃草洼村現在有果品采摘、果品加工、畜禽養殖等專業合作社若干家,主要是組織社員進行規;a和銷售,實現規;б。另外,村中有礦泉水公司一家,產品銷往北京市里、郊區等地,深受消費者好評,效益良好,為村民提供了部分就業崗位。近來,黃草洼村又建成以風箏為特色的民間工藝品合作社,既增加了收入,還弘揚了民間藝術。村民住宅有鮮明的地…… [詳細] |
霹破石村:位于大莊科鄉西南5公里處。霹破石村是革命老區,是當時平北地區革命根據地之一。森林覆蓋率達到45%,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文化生活豐富。是紅色教育基地,來自各地的游客們吃憶苦飯、住農家屋,體驗新農村生活,觀賞旖旎田園風光。利用數字影廳、益民書屋、文化大院等村級文化設施,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養。擴建了村級娛樂活動場所和設備,提升群眾物質和文化生活。制定了“生態建設村規民約”、“誠實守信村規民…… [詳細] |
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位于白樺林景區必經之地,距離鄉政府三公里,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既是白樺谷溝域經濟產業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喇叭溝門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村共有115戶,256口人,其中滿族人約占67%,勞動力人口153人,全村山場面積1.5萬畝,耕地面積為464畝,林木覆蓋率高達93%。中榆樹店村2012年人均年收入為17000元,比上一年增長21.43%。村民的主要收入是以生…… [詳細] |
爨(cuan)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區深山峽谷中,更名川底下村。整個村莊保留著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側緩坡之上,依山而建,高低錯落,線條清晰,紫石和青石鋪就的小徑曲折迴繞,頗具江南風格,又有世外桃源之感。 山村的建筑分上下兩層、高低錯落的村落似古城堡,又似山城,被稱為北京地區的“布達拉宮”。它既有北京城內四合院的風韻,又有山村小巷的風光。川底下村和附近的齋堂、馬欄都是抗日根據地。在抗日時期,該村…… [詳細] |
沙井子三村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南部,座落在大港油田腹地,北臨大港水庫,是海濱街一個重要村莊,沙井子三村距濱海新區中心區45公里,距天津市中心60公里,距天津機場55公里,距天津港40公里,距天津海濱浴場22公里。沙井子三村總面積5.33平方公里,有耕地4000余畝,水面1000畝,另有開發、建設用地2700畝,青靜黃河在村南自西向東流過。截止到2014年全村共有506戶,1768人! [詳細] |
西雙塘村自1994年以來,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文明村”,“全國民俗文化村”,全國綠色小康村等20多個國家級光榮稱號。村內景區有:東五臺寺,仿古購物一條街,荷花塘,鳳凰臺文化廣場,風情書畫一條街,村民別墅住宅區,維拉莊園,生態園,老年城等。西雙塘村是天津市靜?h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南運河西畔,位于靜?h城南6公里,距天津中心市區45公里,距北京130公里,距天津機場60公里,距天津港70公里。在村域…… [詳細] |
雙街村基本情況 雙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區北部,屬雙街鎮政府所在地,與天津外環線僅一灌之隔,相距首都北京110公里,相距天津港50公里,相距天津機場16公里,近臨京津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京山鐵路、京九鐵路等主要交通干線。所處雙街鎮交通、通訊、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發達,是國家級星火密集區、天津市小城鎮建設試點和北辰區20個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單位。全村總面積1.7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627戶,165…… [詳細] |
鄧店村隸屬天津市西青區李七莊街,緊鄰天津奧體中心、第三高教區。全村600戶,1400口人。鄧店村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村莊,悠悠的豐產河賦予了這里江南水鄉般的靈秀,與北方村莊特有的平凡質樸共同成就了鄧店村“國畫之村、國畫之鄉”的美譽。改革開放以來這個曾經貧窮落后的農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躍成為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環境建設如火如荼、文化事業蒸蒸日上的現代文明新農村。如今的鄧店村高樓林立景色美如畫,生…… [詳細] |
大汲店村地處南二環、西三環交匯處內側,全村現有960戶,3881人,黨員73名,村民代表58人,占地面積4400畝,耕地面積3400畝。自2011年在村東建立居民小區,共18棟1174戶,物業管理完善。該村支柱產業為造紙、包裝、商砼。重點企業三家,分別是三聯紙業公司、三聯包裝、鑫鵬砼業。支部書記張東河。該村歷史文化厚重,生態環境優雅,系“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創建無邪教示范村”…… [詳細] |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近日公布的首批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名錄,共有340個村寨上榜。其中我省有9個村,這些村莊不僅是回族、滿族、蒙古族聚居的村落,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而且大多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美。我市寬城滿族自治縣化皮溜子鄉西岔溝村入選。這9個村分別是唐山市遷西縣漢兒莊鄉太陽峪村、唐山市玉田縣唐自頭鎮小陵村、保定市易縣西陵鎮鳳凰臺村、保定市易縣西陵鎮忠義村、張家口市崇禮縣西灣子鎮黃土嘴村、寬城滿族自…… [詳細] |
來源:河北經濟日報地處太行山深處的邢臺縣漿水鎮前南峪村,在帶頭人郭成志的帶領下,發揚愚公移山精神,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奮斗,終于把一個“滿山和尚頭,下雨遍地流,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钡牟幻刈兂商猩阶罹G的地方。村民們說,前南峪能有今天,憑的就是一股子“愚”勁。7月初,記者來到“太行明珠”前南峪,在“滿目青山聞鳥啼,風弄簾動果香來”的田間地頭、村民家中,傾聽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治山、治水、治窮、致富的…… [詳細] |
沙石峪村位于遵化市東南20公里處。解放前,沙石峪是遠近聞名的窮山溝,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頭”之稱。解放后,在老書記張貴順的帶領下,勤勞樸實的沙石峪人硬是在石頭縫里取土,青石板上造田,先后使400畝荒山變成良田,創造了“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跡。六十年代,周總理幾次飛抵沙石峪,稱沙石峪人為當代“活愚公”。當年,周總理和阿爾巴尼亞總理謝胡親手栽植的兩株柏樹,如今郁郁叢叢,長…… [詳細] |
許亭村位于贊皇縣西部太行山東麓淺山區,距贊皇鎮1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70公里。村地域面積8平方公里,人口3200,均為漢族。該村為許亭鄉人民政府駐地。農歷四、九集日。門年的農歷三月十八、十月十三為廟會。許亭也是贊皇縣無核黑棗主要產地。近幾年來已形成了我縣最大的苗木市場,苗木產量占全縣五分之一。許亭村定名于秦漢時期,《史記》載“淮陰侯用兵趙郊,有許亭之捷!本褪侵傅墓204年在井陘背水一戰,大破趙…… [詳細] |
楊家營村建成集農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餐飲住宿、會議接待為一體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林木覆蓋率80%。為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聘請了專業的編輯和影像錄制人員,專門負責、《燕東簡訊》和《春潮》的出版刊行!堆鄸|集團報》宣傳黨的政策法規、倡導友善與誠信禮貌、推動該村村風文明和諧,已發刊502期。群眾詩詞選集《燕東之歌》已經輯印了12集。已經擁有了一支200多人的業余寫作隊伍! [詳細] |
振興村概況振興村位于長治縣東南雄山南麓,東望上黨名勝“天下都城隍”,西臨陵川,南壤高平,北依雄山,四面環山,風景怡人。離省道長陵線5公里,距縣城35公里。近年來,振興村支村兩委干部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特別是在振興新區的大力扶持下,在全體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根據“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按照“統一規劃、量力而行、分步建設、配套完善”…… [詳細] |
丁村民居始建明代,清代續建,歷時近400年,現存宅院33座,房舍498間,占村莊大部分面積,基本是明清時期丁村的原有布局。各院落建筑布列不同,造型雕刻亦異。多數建筑上留有年款題記和匠師姓名,是研究中國北方村莊民宅布局和建筑形式的重要實例,是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幢幢氣勢恢宏的古民居,一件件價值連城的古石器;這里記敘著明清建筑的輝煌,更記錄著舊石器時代文明的足跡;這里便 是 全 國 重 點 …… [詳細] |
司徒村村情簡介 司徒村地處陵沁路與太洛路的交匯處,晉城市區與晉煤集團礦區結合部,緊鄰蘭花化肥公司,距離市區不足六公里,距長晉高速公路入口也只有三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司徒村現有總人口3052人,總戶數770戶,其中農業人口2734人,694戶,非農戶76戶,人口318人。村住宅占地面積228.76畝,建筑面積159470.58平方米。全村共有六個黨小組,黨員61名,村民代表46名。近年…… [詳細] |
平定縣岔口鄉甘泉井村位于平定縣城北部45公里處,地處偏僻,是一個純農業村。但交通便利,全村154戶,650多口人,其中有勞動力390人?偢孛娣e2300畝,耕地面積1300畝,林地面積1000畝,荒山宜林面積2萬多畝。2009年集體經濟總收入達32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由于地下無礦產資源,地上無工礦企業,村民對農業生產有著傳統的偏愛和熱情。但是,傳統種植又制約了村里經濟的發展,農民的…… [詳細] |
大旗村是土默特左旗一個蒙古族自然村,歷史悠久。氣候屬于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6.3℃,年降水量400毫米,適宜種植葡萄、果樹,盛產玉米、大蔥、紫皮蒜、李子、隸屬畢克齊鎮,緊鄰110國道,交通方便,人才濟濟,涌現出大批人才! [詳細] |
通明山村屬純山區,通明山實體占地八平方公里,有700多個山頭,山體100%為綠色森林覆蓋。山高陡峭,松奇石怪,森林茂密,遮天敝日。林木覆蓋率99%。生態文化繁榮,收集各種文化遺產,對一些出土的古物,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對生態文化傳統有創新的發展,在建筑風格、文物古跡、自然景觀,歷史典故、文史資料、口碑傳說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體現,修建生態園林時挖出了宋代傅海的將軍碑,將古鐘、古碑、古戰刀、古鍋等古物…… [詳細] |
河口村總面積18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面積4.6萬畝,森林覆蓋率97%。村內林木品種繁多,中草藥、山野菜遍布山野,鴨綠江縱貫河口村全境。打造依靠生態發展經濟的鄉村文化。先后組建了民間樂隊、秧歌隊,毛岸英紀念館等歷史、風俗博物館。與多家新聞媒體合作,完成《劉老根》等電視劇的拍攝。2014年,借助“觀江景、賞桃花、旅游文化惠民暨丹東春季旅游啟動儀式”和CCTV-7《美麗中國鄉村行》走進寬甸開機儀式在河口…… [詳細] |
土門子村位于風景秀麗的小黑山腳下,土門子村大力建設小黑山森林公園,同時,積極推進植樹造林工作。轄區的“紫云花汐”薰衣草基地被評為國家級4A級旅游景區。目前,全村樹木覆蓋率達40%左右,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是外地游客進入土門子村的第一印象。萬畝薰衣草基地的建立,營造了濃郁的生態文化氛圍,“紫云花汐”薰衣草基地的對外開放幾年里,舉辦了數次萬人相親大會,千畝精品大櫻桃恰逢采摘時節,一年一度的大櫻桃節的更…… [詳細] |
南哨街道白音愛里村位于南哨街道東南部,是個典型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近幾年來,白音愛里村“兩委”班子以“五個好”黨支部為目標,以發展經濟為切入點,積極打造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努力建設“文明家園示范村”,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是健全領導組織、完善管理制度、明確任務目標,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保持常態化發展; …… [詳細] |
灣灣川村內響譽北國的著名天然溶洞景區——望天洞景區和正在開發的云蓬山大夾砬子寨滿民族風情景區使其生態建設更加燦然。林木覆蓋率71%。編寫了《彎彎川村村志》、《報告文學集》、《灣灣川畫冊》,用事實、用數字、用史實、用影像系統記錄核反應了本村建村以前和建村以后的歷史演化進程。雖然是民國時期所建村莊,但其所在地在遼寧省屬開發較早地區:史前為穢貊人活動區域,戰國至秦代為扶余族、高句麗部落活動地區,漢代屬玄…… [詳細] |
上石橋村生態文化傳統歷史悠久,有薛李征東駐扎古戰場和古唐城遺址。村落內有千山五大禪林之一香巖寺,以及皈源寺、太和宮、東極宮、斗姆宮、圣仙宮等佛道教寺廟。上石橋每年農歷正月初一作為祭奠“老槐樹”的節日,祈禱樹神保佑來年風調雨順,村民平安幸福。每年果實成熟時舉行梨花節和采摘節。上石橋村仍然保留有特色鮮明的民間、民俗文化,有200多年歷史的“東勝魁”小火勺、“萬人勝”面點小吃、還有傳統的家釀葡萄酒、南果…… [詳細] |
曲柳川村幅員面積1690公頃,森林面積126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2.7%。主要路段都栽植了花草、樹木。栽植云杉、山里紅、海棠、李子等樹種的綠化樹7100余株,巷道栽植綠籬3200米,村屯綠化覆蓋率達到了90%。注重文化載體建設。建立黨員活動室和便民服務站,安裝了觸摸屏式的查詢系統。村里建有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室和體育鍛煉休閑廣場。村部建有農家文化書屋,共有藏書2600多冊。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一是發…… [詳細] |
四排赫哲族鄉是國內僅有的三個赫哲族鄉之一。積極保護本民族的文化遺產和文化傳承,村里建成了10000平方米的赫哲族風情園,向后人傳承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組織了《伊瑪堪》表演隊、民族歌舞表演隊等文化組織,遵循民族傳統習俗,開展“開江節”“河燈節”“烏日貢大會”等傳統文藝、體育節日,對民族文化,民族傳統向本民族及外界進行宣傳,還通過組織赫哲族兒童集中學習赫哲族語言、文化、傳統民俗的方式,以保證赫哲族文化傳…… [詳細] |
尚志市帽兒山鎮元寶頂子村元寶頂子村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緊鄰的黑龍江奇峰之一的帽兒山雄奇秀麗,植被豐富。依山傍水,無工業廢棄物,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空氣清新,水質潔凈,無污染的原生態農業村。針對豐富的萬畝生態林資源,實行了責任制,分工負責管護,保護了生態林資源。在發展經濟上大力發展旅游、有機食品、食用菌、豆制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一是在旅游業上,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2012年實現旅游收入850萬…… [詳細] |
伊春市嘉蔭縣紅光鄉遼原村距縣城13公里,近幾年來,紅光鄉按照“新農村建設示范區、現代農業觀光區、民俗風情體驗區、休閑旅游度假區”四區同創的建設理念,以遼原新居住區為核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環境,輻射周邊農業生產區、餐飲服務區、休閑娛樂區,讓這里煥然一新,風景如畫。 一、基本情況紅光鄉遼原村位于嘉蔭縣城13公里處,嘉伊公路北側,為紅光鄉政府駐地,國家級恐龍地質公園坐落于該村腹地,嘉…… [詳細] |
大裕村地處本鎮東北角邊遠地區,2008年10月由原新翔、原大裕合并組建而成大裕村是前劉村村和張顧村組建而成,而后又和原新翔村組建后形成現在的大裕村由自然村金陶,半巷,沈家,王家,李家,南劉,潘家,南徐,小徐,趙家角,樊家,莊家,朱家,東張,花家,顧家,北橋,張家,北王,陶家,東陶,旺西,南王,東胡,西胡,袁家,樓下,潘樊,大徐,北支,徐堰,曹宅……組成?側丝9889人。其中:本村戶數2015戶,…… [詳細] |
崇明縣橫沙鄉豐樂村位于橫沙島的中南部,轄區約2平方公里,南有豐樂鎮及豐樂鎮老街,北鄰新永村.一百多年前的橫沙作為一個特別行政區分為四個鄉,我村域屬于當時的豐樂鄉,并一直沿用其名。1980前與其他村合稱為勝利大隊,1982年以后,人民公社取消,豐樂村回復為原來的行政村。2002年后,通過新的領導班子完善村內各種規章制度,利用橫泰經濟平臺招商引稅,從貧窮落后的負債村脫胎換骨為橫沙鄉的先進村。由自然村豐…… [詳細] |
豎新鎮仙橋村位于豎新鎮的北部,北與前進農場相鄰,東至張漲港,西至直河港,南至六號河,與春風村相接。仙橋村是從1996年后由原仙橋村與原前新村合并而成。全村區域面積為2010畝。其耕地面積1565畝,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745戶,1683人,85名黨員,6個黨小組,村民代表35人,村在編干部3人。由自然村仙橋村與前新村組成?側丝1728人。其中:本村戶數745戶,本村人口1683人,農保人口9…… [詳細] |
張馬村坐落于繁華的國際大都市——上海的的西南方向,在有“上海后花園”及“魚米之鄉”美稱的青浦區區域內,是“江南古鎮”朱家角的南大門。東南靠松江區的永豐村和泖口村,西鄰練塘鎮,上海太陽島國際俱樂部位于村區域內,北與李莊村接壤,距朱家角鎮6公里,A9高速公路、318國道5公里左右,水陸交通便捷,沈太路貫穿全村南北,攔路江和太浦河匯集于村西側,沿攔路江涵養林500畝,綠化成蔭,風景秀麗。50年代中期,農…… [詳細] |
碼頭村位于淮安市區西南郊10公里,境內水網縱橫,京杭大運河、淮沭新河繞境而過,張福河、古黃河穿越腹地。轄區面積3.68平方公里,人口3230人,201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6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4000元。碼頭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西漢時期偉大的軍事家韓信的故里,也是著名的辭賦家枚乘的故里。境內的碼頭三閘遺址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年來,碼頭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新建智能…… [詳細] |
張河村:位于宣堡鎮西北4公里處。該村被譽為“泰興后花園”,是江蘇省生態示范區、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和江蘇泰興國家古銀杏公園的核心區。林木覆蓋率72.6%。村內建有幼兒園1所,擁有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1處,古銀杏科普文化館1處,大中型群眾性休閑廣場6處。村內隱橋、朗橋、仙脈河、月亮灣、梅花島、花卉園、健身公園和生態長廊等景點,千年古槐、百年皂角、600年古黃楊等景點散布其中;占地近50畝,融噴泉、文化…… [詳細] |
肖甸湖村轄區內同里濕地公園2013年獲批國家濕地公園,十八灶農莊等休閑娛樂區域,水路交通十分便捷,森林資源得天獨厚。林木覆蓋率41%。抓經常性工作的同時,制訂落實各項生態制度,健全長效管理機制。一是建立村主要領導工作負責制,二是建立制訂生態文化發展計劃,三是建立志愿者隊伍,四是建立生態文化管理措施和各種管護制度。2013年,同里濕地公園成功申報為國家級濕地公園,大力發展肖甸湖村觀光休閑農業。作為全…… [詳細] |
青山村位于句容市邊城鎮東部,地處句容市郊,距市區僅18公里,滬寧高速、243省道依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下轄17個自然村,1127戶村戶,總人口3046人,其中勞力1800人,黨員105人。全村以種、養殖業為主,重點發展高效農業,2010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預計今年人均收入將增長15%;過去五年里青山村先后被鎮江市法治工作領導小組和江蘇省法治工作領導小組授予“民主法治示范村”榮譽稱…… [詳細] |
回民村地處武進雪堰鎮城灣山區,全村均在太湖灣旅游渡假開發區的規劃范圍內,南臨風光秀美的太湖和宜興接壤,北靠錫宜高速。錫宜公路、232省道貫村而過,交通便捷,開園的“環球動漫嬉戲谷”近在咫尺,地理區位優勢極佳。 我村現有村民小組27個,總人口2808人,轄區總面積5.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為2600畝,山、林地面積為4600畝。在農業生產方面,我村注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觀光型生…… [詳細] |
說明:數據源自網絡,部分排名不分先后,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與我們
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