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區劃代碼 | 面積 | 簡介 |
豫海鎮 | 640324100000 | 14km2 | 豫海鎮位于同心縣西部?h0駐地。轄富興、預園、民生、豫西、永安、新華6個社區,園藝、城北、城二、城一、廟兒嶺、沙沿、沙咀城、硯臺、麻疙瘩、邊橋、余家…[詳細] |
河西鎮 | 640324101000 | 161.7km2 | 同心縣轄鎮。1984年始建河西鄉,1992年建鎮。位于縣境西部,距縣府23公里。面積161.7平方公里,人口2.2萬。轄朝陽、桃山、石壩、塘坊、紅旗、…[詳細] |
韋州鎮 | 640324102000 | 1007km2 | 同心縣轄鎮。1949年設四區,1956年改韋州區,1958年改星火公社,1961年更名韋州公社,1984年建韋州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93公里。面積…[詳細] |
下馬關鎮 | 640324103000 | 645km2 | 同心縣轄鎮。1949年設五區,1956年改下馬關區,1958年改下馬關公社,1984年建鎮。位于縣境東部,距縣府91公里。面積645平方公里,人口2.…[詳細] |
預旺鎮 | 640324104000 |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預旺鎮
…[詳細] | |
王團鎮 | 640324105000 | 238.8km2 | 王團鎮位于同心縣東南部,面積238.8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羊路、甘草掌、堡子掌、吊堡子、蔡家灘、東梁洼、駝駱崾峴、蘇家嶺、羅家臺、柳樹崾峴、套子…[詳細] |
丁塘鎮 | 640324106000 | 151.6km2 | 丁塘鎮位于同心縣西部,距縣城5千米。轄楊家河灣、長溝、李家崗子、窯家崗子、丁家塘、團結、河草溝、楊家塘、新莊子、張家灘、吳家河灣、新華、干灣溝、金…[詳細] |
田老莊鄉 | 640324201000 | 246.9km2 | 田老莊鄉位于同心縣中南部,距縣城65千米。轄馬家井、鎖家岔、吳家灣、鄭家臺、解放新莊、吳家堡子、梁家川、白家灣、楊家新莊、席家井、田老莊、千家井、石…[詳細] |
馬高莊鄉 | 640324202000 | 470.3km2 | 馬高莊鄉位于同心縣東南部,距縣城84千米。轄白陽洼、馮家灣、郭家岔、計咀子、馬高莊、馬家塬山、喬家灣、邱家渠、塘上莊、張家岔、趙家樹、溝灘、何家渠、白…[詳細] |
張家塬鄉 | 640324203000 |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張家塬鄉 …[詳細] | |
興隆鄉 | 640324204000 | 興隆鄉位于海原縣東南部,屬揚黃灌區,山川并存。與同心縣城隔河相望,海同公路、福銀高速公路貫穿全鄉。全鄉轄7個行政村,58個自然村,3587戶,18…[詳細] |
同心縣地名由來:以境內的同心城得名,寓 “同心同德”之意。
2021年11月,國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名單,同心縣上榜。
2021年8月,同心縣被確定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
2021年6月,同心縣入選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名單。
2021年5月,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同心縣人口數量為32.08萬人,位列吳忠市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寧夏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1位,位列全國各縣市區人口數量排行榜第1682位。
2021年1月,2020年鄉村振興傳播影響力縣區排名發布,同心縣位列第390名。
2020年7月,商務部公布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同心縣入選。
2020年6月,同心縣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長征片區(紅四方面軍)、陜甘寧片區)。
2019年3月,同心縣上榜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19年3月,同心縣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陜甘片區)。
同心縣地處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總面積4662平方公里,轄7鎮4鄉1個管委會,142個行政村,5個居委會。全縣總人口37.7萬,其中農業人口26.8萬人,占71.3%?h境內溝壑縱橫,按照地質地貌和開發程度的不同,可分為“西部揚黃灌區、中部干旱山區、東部旱作塬區”三塊區域。
同心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西漢時即設置縣府,命名“三水縣”,唐、宋、元、明、清歷代都有建制,至今建縣達2200多年。同心歷來是一個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大家庭,秦漢之際有匈奴、鮮卑部族,唐代的吐蕃、吐谷渾、突厥族,宋代的黨項族,元代的回族、蒙古族也先后定居預旺城、韋州城、同心城等地,清代滿族、漢族等民族也長期在境內居住。各民族長期共同生活和互相影響,創造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
同心縣具有鮮明的發展特色。同心天藍、水美、風清、地凈,日照時間長,環境潔凈安全。全縣耕地總面積213萬畝,其中水澆地40萬畝,旱耕地172萬畝,宜林地270萬畝,宜牧地241萬畝。煤炭、石灰石、白云巖儲量均過億噸,開采價值大。同心牛、羊肉味道鮮美,“同心圓棗”是中國馳名商標,有機枸杞品質優良。同心交通便利,寶中電氣化鐵路貫通全境,福銀、京藏高速公路及G109國道、S101、S203、S304省道穿境而過,通信網絡一應俱全。羅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光旖旎,同心清真大寺歷史悠久,明王陵墓規模宏大,康濟寺塔雄偉壯觀,古長城綿延數十里,古生物化石種類多樣,革命遺址遍布全縣。具備發展特色種養、輕新健(輕工業、新能源、健康)、旅游等產業的優越條件。
同心縣具有“三區”疊加的顯著特征。一是革命老區。1936年11月12日,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聚同心。歷史上,朱德、周恩來、彭德懷、鄧小平等200多位共和國締造者在這片熱土上留下了光輝足跡,創造了不朽業績。二是民族地區。同心縣回族人口32.3萬人,占85.7%,是全國建制縣中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三是貧困地區。同心縣是國務院1983年確定的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2011年以來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61個核心貧困縣之一。全縣有貧困村100個。截至到2017年年底,全縣尚有22個貧困村未脫貧銷號,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700余戶3.3萬余人
2017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3204萬元,同比增長9.6%,較上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增速位于全區第四,全市第二,山區九縣第二,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4138萬元,同比增長4.8%,增速較上年同期上升0.8個百分點,位于全區第三,全市第三,山區九縣第二;第二產業增加值279305萬元,同比增長13.2%,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2.3個百分點,位于全區第二,全市第二,山區九縣第二;第三產業增加值239762萬元,同比增長8.3%,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位于全區第十一,全市第二,山區九縣第三。
2018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9.34億元,增長9.7%,增速全區第二、全市第二、山區九縣第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5%,增速全區第四、全市第二、山區九縣第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9%,增速全區第二、全市第一、山區九縣第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億元,增長5.1%,增速全區第十一、全市第三、山區九縣第四。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61億元,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支出53.48億元,增長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3803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85元,增長11.8%。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30.14億元,增長1.8%;各項貸款余額106.42億元,增長6.2%。
區劃:寧夏·吳忠市·同心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