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馬邑村 | ~201 | 村莊 | 馬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小泊村 | ~202 | 村莊 | 小泊村有村民168戶,469人,共有黨員16名,“五!睉3戶,低保戶11戶;耕地面積973畝,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077元。主導產業種植業![詳細] |
吳佑莊村 | ~203 | 村莊 | 吳佑莊現有村民270戶,854人,共有黨員20名,“五!睉2戶,低保戶10戶;耕地面積2157畝,人均耕地2.52畝,200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27…[詳細] |
東神頭村 | ~204 | 主城區 | 東神頭村位于神海濕地保護區、桑干河源頭。神頭泉群為山西省19大巖溶泉水之一,泉群分布面積5平方公里,神頭泉歷史悠久,遠近馳名。清雍正《朔州志》載:“神…[詳細] |
吉莊村 | ~205 | 村莊 | 朔城區神頭鎮吉莊村位于朔州市東北方向十五公里處,北依洪濤山,南傍桑干河,緊靠神頭村東。村莊交通便利,北有二、三級公路,南有同蒲鐵路,全村總面積為3.5…[詳細] |
苗山村 | ~206 | 村莊 | 苗山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神西村 | ~207 | 村莊 | 神西村簡介
基本情況:神頭鎮神西村現有村民434戶,1342人,共有黨員13名,“五!睉4戶,低保戶29戶;耕地面積2266畝,是一個純農業村…[詳細] |
毛道村 | ~208 | 村莊 | 毛道村簡介
基本情況:神頭鎮毛道村現有村民315戶,935人,共有黨員23名,“五!睉3戶,低保戶13戶;耕地面積1410畝,2009年農民人…[詳細] |
![]() | 代碼 | 城鄉分類 | 簡介 |
西神頭村 | ~209 | 城鄉結合區 | 西神頭村現有村民226戶,603人,黨員15名,其中女黨員2名,高中學歷3人,大專學歷1人,“五!睉3戶,耕地面積410畝,全村共有機井6眼,灌溉水…[詳細] |
新磨村 | ~210 | 村莊 | 新磨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北邵莊村 | ~211 | 村莊 | 北邵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野場 | ~212 | 村莊 | 野場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煙墩村 | ~213 | 村莊 | 煙墩村現有村民415戶,1449人,共有黨員20名,“五!睉6戶,低保戶19戶;耕地面積2575畝,全村共有機井9眼,耕地可全部實現機井灌溉。200…[詳細] |
東邵莊村 | ~214 | 村莊 | 東邵莊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西影寺村 | ~215 | 村莊 | 西影寺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下西關村 | ~216 | 村莊 | 下西關村現有村民242戶,707人,共有黨員 13名,“五!睉2戶,低保戶13戶;耕地面積1504畝,2011年農民人均收入5321元,主導產業種植…[詳細] |
長村村 | ~217 | 村莊 | 長村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八里鋪村 | ~218 | 村莊 | 八里鋪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郭家窯村 | ~219 | 村莊 | 郭家窯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大夫莊村 | ~220 | 村莊 | 大夫莊村現有村民490戶,1481人,共有黨員25名,“五!睉5戶,低保戶10戶;耕地面積4973畝,農民人均純收入6982元,全村共有機井8眼。主…[詳細] |
紅壕頭村 | ~221 | 村莊 | 現有村民729戶,2456人,共有黨員34名,“五!睉19戶,低保戶42戶;耕地面積5594畝,農民人均純收入6946元。全村共有機井9眼,耕地可全…[詳細] |
馬跳莊村 | ~222 | 村莊 | 馬跳莊村簡介
基本情況:馬跳莊村現有村民448戶,1379人,共有黨員34名,“五!睉2戶,低保戶17戶;耕地面積5700畝,2009農民人均…[詳細] |
水磨頭村 | ~223 | 村莊 | 水磨頭村現有村民291戶,847人,耕地面積2094畝,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7084元。主導產業種植業。
由于受神頭一二電廠儲灰庫灰水外滲,造成農…[詳細] |
新文村 | ~224 | 村莊 | 新文村現有村民182戶,541人,共有黨員 17 名,其中女黨員1人;“五!睉4人,低保戶 15戶;耕地面積1870畝,機井兩眼,可滿足全村耕地灌溉…[詳細] |
肖西河村 | ~225 | 村莊 | 肖西河村地處桑干河畔東榆林水庫北岸,位于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東南轄區,1974年9月因水利移民工程北遷至袁樹林車站以南,是一個擁有人口266戶、903人…[詳細] |
陳西河村 | ~226 | 村莊 | 陳西河村有村民313戶,994人,共有黨員22名,“五保戶”8戶,低保戶11戶,耕地面積3950畝,全村共有機井4眼,其中3眼是今年7月份新打,新修防…[詳細] |
東榆林村 | ~227 | 村莊 | 東榆林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沙疃村 | ~228 | 村莊 | 沙疃村的城鄉分類代碼為220,為村莊![詳細] |
峪溝村 | ~229 | 村莊 | 峪溝村有村民252戶,748人,共有黨員12名,“五!睉5人,低保戶20人;耕地面積2631畝,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6604元。主導產業種植業![詳細] |
地上村 | ~230 | 村莊 | 地上村有村民133戶,389人,共有黨員12名,“五!睉3戶,低保戶5戶;耕地面積1123畝,2009年農民人均收入6401元。主導產業種植業![詳細] |
地名由來:因傳說中轄區為能呼風喚雨的“三大王”出生地得名。
2020年8月,山西省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神頭鎮為2020-2022周期山西省衛生鄉鎮。
2017年11月,中央文明委決定授予神頭鎮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2014年7月,神頭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
神頭鎮這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古老文明集鎮。距朔城區東北部15公里。轄區國土總面積1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213人/平方公里。境內共有34個駐地單位,30個行政村,10759戶,34440口人,13290個勞動力,耕地80744畝。2008年完成各種經濟成分的中小企業及民營經濟營業收入18.9億元,上繳國家稅金4.8億元,實現增加值8.85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3億元,人均純收入5600元。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億元鎮”、“百強鄉鎮”、“明星鎮”、“小康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據有關古代史書記載,神頭在唐代就已形成集鎮。民國時期是區公所所在地,1984年轄為區制鎮。周邊有不少名勝古跡和古文化遺址,現代又是我國華北地區最大的電力城——神頭一、二電廠和大唐發電公司的所在地,直接擔負向京、津、唐送電任務,目前裝機總容量為350萬千瓦,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這座新型電力城早已成為塞外高原的燦爛明珠。
全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雷陣雨,氣候涼爽。平均海拔標高1070米,最高氣溫32℃,最低氣溫-25℃,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平均風速4.2米/秒,多為西北風,無霜期為130天左右。地形北高南低,境內有恢河、元子河等常流性河流,兩河合流后稱桑干河,屬海河流域水系。由100多個泉點組成的神頭泉群,是山西省高原著名大型巖溶群之一,為區域地下水的排泄中心,泉涌量最小為6.3立方米/秒,流經區域面積約為5平方公里,素有“塞上西湖”的美稱。
自古以來,神頭鎮就是交通要道,為朔城區東部門戶。交通快捷便利,北同蒲電氣化鐵路復線、大運高速公路朔州支線、朔蔚公路等橫穿東西,設有神頭、袁樹林火車站,世紀大道公路縱貫南北,鎮村公路縱橫交錯、已形成以鐵路為干線,公路為輔線以及地方運輸線相連接的交通運輸網絡。礦產業是神頭鎮的傳統產業,境內由優質石灰巖構成的洪濤山脈長達9公里,據有關部門測定和鑒定,石灰石儲量在40億立方米以上,碳酸鈣含量可達98%以上,是建筑、化工生產的極好原料。
獨特的區位優勢,奠定了城鎮基礎設施的完善與配套。有力地促進了全鎮基礎農業、高效農業、醫療衛生、金融服務、文化教育、網絡通信、生活保障等事業的發展,廣大居民的精神文明程度和文化素養得到了全面普及與提高。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總體要求,圍繞“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全面發展”的戰略,全鎮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不斷探索創新工作思路,全面優化“四個發展”模式定位:既要保持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又要做到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既要發展科技創新型產業,又要注重保護傳統品牌產業;既要優化招選大項目小產業,又要淘汰關閉落后產能的小企業大產業;既要抓重點抓骨干行業,又要兼顧小而全小而精行業的全面發展。
新磨遺址位于朔城區神頭鎮新磨村北500米處的桑干河源南岸臺地上,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東西約200米,南北約200米。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新磨遺址被公布為朔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大王廟位于朔城區神頭鎮吉莊村內,年代為清代。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三大王廟被公布為朔州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